7月2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舉辦的“平板電視發展趨勢專家論壇”在北京舉行,新浪科技進行了獨家直播。在此次專家論壇上,業內專家們透露了目前正激烈較量的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的最新較量情況。
市場份額大致是三七開
對于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專業從事家電市場調查的中怡康時代市場公司總經理李基祥介紹說,液晶電視、背投和等離子電視統稱為平板電視,其中液晶電視國內品牌的表現更好一些,市場達到78%,金額占68%。等離子電視到今年5月,隨著長虹等品牌的發力,第一次在國內外品牌的競爭中占了主導地位。
原信息產業部司長、現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元芳說,去年北京電視市場只有23萬,等離子電視只有14萬臺。但是出口量,液晶電視是309萬臺,等離子電視10萬臺。
從上可看出,雙方的市場份額大致是三七開。
國產品牌已占主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主任陸刃波表示:預計2005年平板會達到185萬臺的數字,今年是平板彩電的又一個消費高潮。
他表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的調查統計,根據到二季度為止,城市居民家庭等離子電視擁有率達到了2.3%,比一季度提高了0.7%,液晶電視擁有率達到了2.9%,比一季度提高了0.8%。
至于各品牌所占比重,陸刃波表示,考察液晶電視家庭擁有狀況,國產品牌占先,康佳、海信、三個品牌占了38.6%。從等離子電視的擁有來看,廈華、海信、松下、LG處于領先優勢。
中怡康時代市場公司總經理李基祥則表示,根據中怡康公司對全國200個城市,1600個家電企業的跟蹤情況看,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在平板電視市場上,通過價格大幅度回調等措施,來帶動整個平板電視市場的快速增長。到今年5月份,市場格局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就整個平板電視而言,中外品牌的關系是,國內品牌的銷售量占70%的市場。
關于整個平板電視的價格,陸刃波表示,消費者可接受的價格預期是1萬元左右,而現在有些產品已經做到了1萬元左右的價格,1.5萬、1.2萬,而且都是42寸的大屏幕。
同時,他說,國內和國外品牌之間價格差距的拉近。很顯然,去年年底時,國外品牌的價格,以市場主流的30—37寸平板電視為例,國外的品牌是1.5—1.9萬之間,而國內的品牌是1.2萬左右,差距非常大,而現在,這個差距已經到了3000元左右。
哪一種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對方
對于等離子和液晶大戰,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元芳認為,在將來的競爭中,千萬不要說哪一個品種即將淘汰。
他說,應該是盡量有多個不同的品種來豐富我們的市場,它們都有各自的缺點,都在揚長避短。平面電視也好、液晶也好、等離子電視或投影電視也好,它們與國際國內都有一個價格比,都有過去各自的市場領域,而都在盡力占領新的市場,一概而論地評論哪個產品即將被淘汰是不科學的。希望媒體朋友們一方面推動產業的發展,另外一方面,要客觀地從正面上引導,不要妄下結論,哪個產品會淘汰。
他認為,現在CRT彩電也在延長自己的壽命,不斷改進自己的技術。從目前來看,液晶還不能做得太大,所以在40寸以下,液晶占有一定主導地位,滲透、沖擊了一些彩管市場。等離子電視在40寸以上占有一定優勢,但是太大了也會有缺點,所以,即便背投也還是有一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