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廠商在第二季度終于走出難熬的“寒冬”。
開始于去年7月份的全球液晶面板價格大幅下跌終于趨于平穩,并略有回升。這是面板廠商重新提高盈利能力的轉折點,已有部分廠商開始增加投資擴大產能,一批新的液晶面板廠即將誕生。與此同時,不少地方政府在編制“十一五”規劃時紛紛將光電產業作為重點產業加以布局。面板制造勢必引發新一輪投資熱潮。但是,這種熱潮的背后卻充滿了盲目性。
價格回暖,造廠升溫
2004年下半年至今,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屏)行業步入周期性低谷,全球液晶面板價格出現首次大幅下跌。除三星還有微薄利潤之外,面板廠商全線虧損,京東方更是連續三個季度巨虧7.943億元。“價格戰打得是一塌糊涂。”飛利浦公司一位高層曾向記者抱怨說。
今年第二季度以來,情況開始好轉。三星和友達光電等已經開始提高價格,漲幅在3美元~10美元之間。臺灣光電科技工業協會專案經理王信陽向記者表示:“目前只能說是價格趨向平穩,還沒有什么起色,估計第三、第四季度會好一些,但是要回到去年上半年價格飆升的那種狀態就不太可能了。”
即使這樣,面板廠商已經紛紛開始擴大產能。友達光電、奇美電子、三星、索尼、LG、夏普都已經有所動作。
在內地,南北兩條第五代LCD生產線也在積極增產提速。京東方集團董事長王東升最近表示,計劃今年通過海外募集資金的方式籌集20億美元,在2007年建立第二條五代以上生產線。上廣電集團董事長顧培柱也表示,繼2006年6月擴大上海第一條生產線后,也有計劃在三至五年內建設兩條五代或五代以上生產線。
面板廠以投資巨大而聞名。據介紹,以月產能6萬張基板的生產線來說,四代線投資要75億元,五代線要100億元,六代線要200億元,七代線則需高達3000億元。但即使這樣,近幾年還是持續掀起投資熱潮。業界人士認為,目前全球面板廠還不能算是過剩,但“已經很多了”,如果再增加就有過剩的危險。
但是,新一輪的“造廠熱”似乎已經不可避免。除了市場需求拉動之外,地方政府的推動也不容忽視。記者了解到,光電產業已被許多地方政府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尤其是在近期正在編制的“十一五”規劃之中。比如在上海張江,已經將半導體、生物醫藥、光電子三大產業列為重點產業,而上海市光電子行業協會最近正在編制的“十一五”規劃中則將光顯示產業(以LCD為重心)和半導體照明產業列為兩大聚焦點,預計將投入超過200億元。走在更前列的武漢、長春、廣東和北京等地預計將會投入更多的資金。
命系液晶電視的普及
雖然“造廠熱”持續升溫,但什么時候面板廠商才能真正走出目前的困境卻還是未知數。“關鍵是要看液晶電視什么時候能真正普及。”王信陽說,目前全球電視機有數億臺,如果能有一半換成液晶電視那就已經是龐大的規模,而且只有液晶電視才能形成這樣龐大的市場需求。
另據介紹,數字電視的到來也將為面板廠商帶來提升技術的機會。比如,數字電視時代的液晶電視機將不再滿足于32英寸,更可能是42英寸,因為很多菜單的選擇和操作需要更大的屏幕才行。這將推動面板廠商向更高技術的大尺寸發展。
目前,面板主要用于顯示器、筆記本電腦、電視等,在顯示器和電視中各占總成本的60%和30%左右。市場占有量最大、最能掙錢的是顯示器用面板,預計計算機顯示用的面板價格還將會上漲。而電視機用的較大尺寸屏幕的價格將會下跌,甚至長期都是下跌趨勢。
“如果大家看到現在顯示器能賺錢就都蜂擁而上,那么它的價格也很快就會跌下來。這個行業的聯動性很大。所以大家應該共同先把市場推動起來,做大市場,再適當切分。”王信陽認為,讓面板廠商開拓新戰場才能使整個行業有更好的前景,主要有兩個方向:LCDTV所用的大屏幕以及手機、數碼相機等所用的中小尺寸屏幕。
國內廠商 應盡快交完“學費”
上海市光電行業協會理論研究認為:“在21世紀的高端技術產業中,惟一能與半導體微電子產業相抗衡并能超越的,當屬光電子產業。”同時,“21世紀是平板顯示器的時代,TFT是亞洲人的產業。”
TFT-LCD產業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出現在日本,中后期技術轉讓到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目前,TFT的核心產業幾乎全部在亞洲,并形成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三分天下的格局。最近一兩年,中國內地也逐漸開始掀起熱潮,上廣電和京東方2003年首先建成了兩條第五代TFT-LCD生產線。
但是,在與國外企業的殘酷競爭中,中國內地面板廠商卻處于不利地位。有業內人士透露,中國內地企業所用原材料的價格要比國外貴,比臺灣地區也貴,主要是因為中國內地在剛剛發展這個產業的時候都采用與日、韓公司合資的形式,許多重要原材料要從外方那里購買,“如果你不用它們的材料,它可能就會給你挑刺。說白了,它就是想多賺你的錢。但是你沒法選擇。”
對此,王信陽評價說:“你要想獲得技術轉移就只能這樣,臺灣以前也這樣,算是一個交學費的階段。主要的問題是,怎樣能盡快縮短這個過程,盡快‘畢業’,然后在關鍵技術、關鍵材料等方面快速成長起來。”
另有專業人士認為,可能是因為過于趕著上項目的緣故,中國內地面板廠商進入市場的時機很不是時候。按照規律,一般是行業低迷的時期開始投資建廠,等到市場景氣的時候工廠正好建成并順當量產,這和半導體代工廠的建造規律一樣。但是,上廣電和京東方都是在2003年市場最景氣的時候開始投資建廠,到去年下半年開始投產的時候正好遇上行業低谷期,因而企業一開始進入市場就遭遇大面積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