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想集團以17.5億美元購并IBM的PC業務近一年后,如此大規模的國際并購是否成功是各界關注焦點。昨天,聯想集團創始人、控股總裁柳傳志在溫州參加“中國活力城市青年企業家高峰論壇”時表示,聯想各項業績都在穩步增長,購并IBM-PC業務后“最艱難時期已經過去”,目前“婚姻”可謂“非常美滿”。
柳傳志透露,今年前9月,聯想全球已銷售760萬臺筆記本電腦,占全球市場7.6%,比去年同期增長10.7%;集團營業額481億港元,稅后溢利達10.2億港元,同比增長13%。與此同時,聯想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非常好”,每股股價由購并前的2.6港元上漲到目前的3.8港元左右,總體上呈穩步上漲態勢。
作為我國企業國際購并的典型案例,柳傳志講述了購并后雙方的磨合過程。“目前為止,聯想購并IBM-PC業務沒有任何操作上的失誤!绷鴤髦颈硎,此前購并時擔心的三大風險(人員流失、客戶流失和文化沖突)沒有出現,看來聯想“都做得非常好”。
他介紹,在此前實施對IBM-PC部門骨干員工進行訪問、保持員工待遇不變等措施后,目前IBM-PC部門骨干員工“一個人也沒走”;在采取5年內IBM品牌不變、銷售業務人員不變、集團總部設在紐約、聯想和IBM的2400人訪問大客戶等措施后,目前IBM-PC業務“市場沒有受到影響,客戶完全沒有流失”;由于聯想和IBM管理水平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再加上“IBM懂的東西我們全懂,有些局部不懂的東西,我們大概也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因此原先擔心最多的“文化差異”也得到了很好解決。
此前IBM-PC業務虧損,為何并入聯想就能盈利?在柳傳志認為,IBM-PC產品是塊好業務,毛利竟然高達24%左右,遠遠高出聯想毛利14%至15%。他分析,以前IBM的PC業務虧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IBM總部各部門費用分攤相當大,累及“利潤率相對較低”的PC部門,購并前IBM年900多億美元的營業額由若干個事業部完成,其中PC營業額在100億美元左右;二是IBM做系統業務“高投入高產出”,對費用成本支出“從不吝嗇”,致使利潤不高的PC部門出現虧損。據介紹,IBM-PC業務購并前屬外包生產,一臺機器完成生產需要24美元,而在聯想則大概只要4.5美元。
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后,不僅在產品線上雙方互補性很強,而且在供應鏈上有很強的合同效應,能大大降低合作雙方的采購成本。柳傳志表示,購并后經過近一年的運作,聯想發現IBM-PC業務運營成本可降空間遠遠高于此前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