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11月11日03:00(北京時間11月11日16:00)消息,全球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臺積電日前表示,該公司將耗資約10億美元開發全新芯片生產技術。
臺積電主席張忠謀指出,開發65納米技術所花費的資金已經達到了當初開發90納米技術時的將近兩倍,前者將在該公司下一步商業生產中得到應用。他認為,增加制造技術的研發與芯片制造商增加芯片制作成本是一個道理,芯片市場公司需要花費成百上千萬美元用于開發90納米或65納米的芯片。張忠謀說:“提高開發成本等于增加了失敗的機會,如果一家中等規模的公司開發出的芯片銷路不好的話,它肯定無法生存。”
張忠謀還指出,增加芯片的制作和設計成本表示這一產業正處于一個轉型時期,而MP3播放機和計算機等設備的芯片設計公司必須與臺積電等合同制造商結成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而從前那些獨自設計和生產芯片的大型公司也將放棄生產工作,因為僅僅成立一個先進的芯片生產工廠就需要將近30億美元。為了生存,芯片公司必須結盟,臺積電正在尋求一個“客戶--合作伙伴”商業模式,借此應對成本增加帶來的挑戰。這種模式可以幫助臺積電在芯片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得到完全的支持與合作,確保其產品獲得相應的市場份額。
目前,臺積電除了來自中芯國際的威脅之外,臺積電在全球的老對手聯電在內地的布局也讓臺積電感覺到了威脅,來自業界的消息稱,聯電讓蘇州的影子公司和艦科技目前已經開始著手建設它在蘇州的第二座晶圓廠。
臺積電資料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積電),成立于1987年,位于有臺灣“硅谷”之稱的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專業集成電路制造服務公司,不設計或生產自有品牌產品,將所有產能提供給客戶運用,為客戶服務,這種專業代工模式為臺灣半導體業開辟了一條新道路,也使得臺灣的集成電路制造能力得到世界的認可和重視,進而占領了全球集成電路代工市場的大半份額,臺積電更成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業公司。 臺積電目前擁有1座6英寸晶圓廠,5座8英寸晶圓廠和1座12英寸晶圓廠,大股東為荷蘭飛利浦公司和臺灣“行政院”,董事長為有“臺灣半導體之父”之稱的張忠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