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IBM、微軟和SAP等一些傳統強手財季報告呈利好消息,而象eBay、亞馬遜和GOOGLE等一些新生力量也頻傳佳音,這似乎是技術產業復蘇的一種象征。
IBM首席財務官馬克·蘭斯瑞奇稱,他預測今年在IT業的投入增加了4-5%,這比2000年以來的情況都好。比起1990年代泡沫時代的情況,今年IT業一位數的適度增長似乎并不引人注意。
這種低速的增長是業內一致的看法。據IDC研究機構估計,到2008年全球在計算機硬件、軟件和服務等IT業方面的投入每年會保持在6,5%的增長速度,這是世界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的1,5倍。這標志著和過去時代的告別,從1960-1990年代,全球在技術方面的投入是經濟平均增長的2-3倍。
兩大理由
低速增長,部分原因是長大法則所致。也就是說,信息技術現在已成長壯大,變得日益成熟,其日益成為經濟的主流。進一步增長則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當然,還有一個不太明顯的理由,這就是低價計算革命( low-costcomputingrevolution)。也就是說,公司可以花更小的錢,辦更多的事,硬件日益簡化,軟件日益集成。從個人計算到互聯網,技術都在穩步地改進,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這種趨勢也意味著,整個社會對信息技術相當敏感而又樂觀,而人們對公司銷售額、利潤的關注程度卻在下降。
信息技術戰略研究機構FedEx的信息官羅伯特·卡特指出,技術對我們來說,支出日益下降。我的目標是控制IT支出,獲得更大的利潤。現在,全球互通和技術服務業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我們正處在這種技術的轉型期。
在硬件方面,低價技術的變革可能在計算機服務器市場顯為明顯,這種服務器在公司網絡和互聯網上廣泛應用。許多公司過去都在使用價格昂貴計算機處理工作,而現在他們卻在使用英特爾和AMD制造的微處理器技術,朝著個人計算機業務方面發展。
IDC估計,自1996至今,業內標準服務器的產量增長了幾乎5倍,今年超過了570萬臺。比如,上周,IBM公司稱,和前一個季度相比業內標準服務器的增長達到了26%,幫助公司在硬件業務部門保持了9%的穩定增長。
在軟件方面,低價變革主要是向使用開放源代碼軟件方面發展。諸如LINUX等開源軟件免費向社會流通,可在Apache服務器和MySQL數據庫中運行。此外,這種低價還體現在軟件標準的自動化、機對機交流以及諸如JAVA程序語言等互聯網工具的廣泛使用。
從長期來看,免費軟件是對微軟和版權模式的威脅。但是,截止目前,微軟仍是低價技術轉型的贏家。世界上有幾百萬臺業內標準服務器主要安裝使用Windows或是Linux操作系統。目前,太陽微系統正在大踏步地向這方面發展,在低價標準服務器上提供UNIX操作系統。上周,微軟稱,公司服務器軟件銷售額同比上升了19%,達到了22,4億美元。
頭痛之處
低價技術的擴散也增加了運算技術的復雜性。它要求一種虛擬化軟件程序來控制大型數據中心數千臺服務器的處理運算,要求軟件能自動管理數據中心。當然,不論大型還是小型公司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Opsware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CEO馬克·安德森是第一個商業商站瀏覽器的發明者,也是網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他說,低價技術存在很大的利潤空間,但它同時也帶來了令人頭痛的問題,它需要我們管理和控制所有的程序。
關于對低價技術進行投資,業內一直存在爭論。那些狂熱的投資者以鐵路到鋼鐵再到汽車的發展歷程說明這種技術的前瞻性,經過一段的狂熱投資和潮起潮落后,他們指出,任何一種新技術在被社會廣泛接受之前都會有一段平穩的過渡時期,從過去的每一次技術變革來看,總有一些公司會應運而生并成為業內大鱷。Caris&Company公司的分析師馬克·斯塔爾曼稱,對于那些大型公司來說,我們評估的預測還有點太低了。該公司一直負責對IBM、微軟以及AMD提供咨詢。
而美林證券的分析師斯蒂芬·米洛諾維奇對此則持懷疑態度。他認為,現在的趨勢更象是1984-1990年代的個人電腦業務衰退期。當時,PC公司的利潤是13-15倍。而現在,他說,科技股價已漲到了20多倍。
米洛諾維奇稱,低價技術的轉型意味著利潤空間的主動權從技術供應商向技術應用者轉移。就投資者而言,公司采取具有競爭優勢的技術或許是一種明智之舉。上周,GOOGLE、亞馬遜以及eBay傳出利好消息,利潤增長強勁,而這些公司也正在由低價硬件和技術向創新服務方向轉變。